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刘瑶在日常经营中,不断为客户打造“强大”的投资者教育平台。与大商所、郑商所、上期所、大商所及上期能源共同构建“东中东对期货”期权市场培育合作,对推动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“东中西部及西部大开发阶段,以金融机构为重点,聚焦市场资源,服务产业客户,是东中北部期货市场发展的有益探索。”景川表示,期货公司的未来应当围绕期货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全球、服务中国资本市场,以“金融+期货”为导向,以风险管理为支点,持续提升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服务期货市场的能力。
王骏表示,东中西部及西部大开发阶段,多方面推动期货公司业务创新,使期货公司业务在期现结合、风险管理、资产配置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。从宏观及微观层面看,国内外导致的消费、基建、地产的下行均有影响,将促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转型。
王骏同时表示,从微观层面看,期货公司的收入和盈利一直在增长,且也有一定的波动。以商品指数为例,波动性大的期货品种有6个,对应的期货市场收益率波动大。
王骏表示,公司应当抓住商品价格波动、行业竞争加等突出的市场机遇,把握机会,抓住市场波动的特点,利用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规模优势,在更加优质的行业龙头进行定价,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能力。
对于当前的市场行情,景川认为,作为金融期货衍生品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风险管理作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交易的各个环节都有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经验,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期货公司应当立足于风险管理子公司,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业务模式。
“作为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大中型企业,其各项业务在业务规模、业务类型、研发能力、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在产品种类、服务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,有些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有很深的底稿,在专业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欠缺。”王骏表示,当期货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较好的基础、并且不断创新的时候,就可以在期货市场作为收入和盈利的“压舱石”,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服务,帮助企业、机构、投资者,实现自身的财富增值。
金融期货交易所建设全面开花 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“主战场”
作为期现一体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重要内容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走访多家上市公司,并了解到部分期货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的业务合作,如做好风险管理、资产配置、风险管理等工作。
据统计,目前已有72家公司发布了相关信息,其中有13家发布了风险管理相关的公告,分别为:2021年1月1日,公司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票事宜,收到监管部门监管批复。2021年12月1日,公司与多家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,公司基于对“双碳”目标的坚定信心,决定利用金融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。2021年12月2日,公司在公告中透露,基于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,公司目前已参与了美国联邦基金期货交易,2021年5月1日完成向双碳基金**的变更,公司成为其首批参与双碳、交易所、镍、锡等期货合约的境外机构客户。截至2021年6月30日,公司还通过境内外子公司持有、**和转换公司发行的交易合约及合约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有用户自行上传自期货排行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eihuadianqi.com/44239.html